在中國,女性就業人員比重達43.5%,有3.27億成年女性在各種崗位上發光發熱。金融領域的女性從業者比重高達58.2%,在各行業中排名第三,同時,越來越多女性朝著核心職位進發。
新財富統計發現,近年來,女性基金經理、分析師及上市公司高管的占比均不斷上升,7大核心職群女性占比已達24%。在A股上市公司中,女性高管更多掌握“財政大權”,擔任財務總監一職的比例最高,擔任監事會主席和董秘的比例旗鼓相當,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女性仍相對較少。
來源:新財富雜志(ID:xcfplus)
作者:唐輝俊
(2023金融圈女性生存報告)
ChatGPT大火,引發無數網友對于職業前景的擔憂。在關于哪些崗位或將被取代的提問中,初級律師、傳媒、客服、教師、財會、文秘等均是被高頻討論的關鍵詞,而這些行業通常被認為女性從業者占比較高。
事實上,女性的職場焦慮由來已久,“內卷”的金融領域更是如此。
盡管在這一領域,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,以及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持續上升,男女從業者在技能上的差異已逐漸被抹平,從業者中的女性占比不斷上升,眾多女性憑借自身努力,掌握更多的話語權,但新財富的統計仍顯示,資本圈核心職位上的女性數量依然偏少,且在薪資上無法與男性比肩。不過,女性在共情能力、溝通能力以及多項工作同步處理能力等方面的優勢,正使其在職場上發揮更多積極作用。
作為國內最早關注金融圈女性職群發展的財經媒體,新財富已經連續五年發布《金融圈女性生存報告》,從自我成長以及多元角色的平衡角度,記錄金融圈女性的發展與困擾,推動“她力量”的發揮與性別平等。
01、基金經理:每4位中就有一位女性,投資風格更穩健
在中國,有多少女性參與就業?
《中國婦女發展綱要(2011—2020年)》終期統計監測報告顯示,2020年,女性就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達43.5%,比2010年增長39.5%,更多女性選擇投身職場。
對照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,中國女性人口為68844萬人,占比為48.76%,而2020年末全國就業人口為75064萬人,可以發現,國內有32653萬成年女性在各種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。
《中國婦女發展綱要(2021—2030年)》提出的目標是,就業人員中的女性比例保持在45%左右,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中的女性比例達到40%左右,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中的女性比例達到40%。
如果將范圍縮小至整個金融行業,其中部分目標已超期完成,根據《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21》,2020年在城鎮單位女性就業人員占比的行業排名中,除了教育、衛生行業外,金融行業超越住宿行業,成為女性就業的第三大行業,女性就業人員占比達58.2%,較上一年上升2.4個百分點。
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21年金融業就業人員為818萬人,結合金融行業女性就業占比情況可推斷,目前我國擁有約500萬女性金融從業人員。盡管2021年金融就業人員相比于2020年的859萬人、2019年的826萬人明顯下降,但年均工資150843元,顯示仍持續提升。
在金融領域,證券行業同樣顯示出“婦女能頂半邊天”的態勢。據券商中國記者對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進行統計,截至2022年3月4日,國內共有證券從業人員34.51萬人,剔除證券經紀人后,106家證券公司共有29.06萬名正式員工,其中包括13.56萬名女性,比重為46.65%。
整體看,金融行業中的女性不僅出現在柜員、客服、營銷等基礎崗位上,投資、研發、資管等核心業務崗位同樣不乏女性身影,而在專業人員云集的基金公司,每4名基金經理中便有一名女性。
根據Wind數據,截至2023年2月,3330位基金經理中,女性有886人,占比為26.6%,呈逐年提升之勢(圖1)。女性基金經理的平均年齡為44.4歲,略低于男性的45.8歲。
作為典型的知識人才密集型行業,公募基金行業匯聚了頂尖人才。盤點基金經理的學歷可以發現,“高學歷+國內外名?!睘榛九渲?,在886位女性基金經理中,797位擁有碩士學歷,占比達90%;博士學歷占比約為5%;學歷為學士的多是2010年之前入行的資深從業者(圖2)。從畢業院校來看,這些女性基金經理大多來自“清北復交”等國內頂尖院校,以及上海財經、中央財經等頂尖財經類高校,專業則以金融學、經濟學、管理學等為主。
對比男女基金經理的在管基金規模與回報率,可以發現,女性平均管理的基金規模為163億,遠高于男性的100億元。而管理規模在千億級以上的女性基金經理有28位,顯示女性的投資能力逐漸得到市場的認可。
其中,在管基金規模最大的為來自天弘基金的劉瑩,截至2023年2月,其在管基金12只,規模達7756.73億元,以貨幣市場基金為主,天弘余額寶為其管理規模最大的單只基金(2022年末基金規模達6892.74億元)。劉瑩為中國科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,具備6年投資經驗。
管理規模在千億級以上的女性基金經理共有28人,包括廣發基金的任爽、溫秀娟,興證全球的翟秀華,博時基金的魏楨,華安基金的孫麗娜等。
新財富進一步分析Choice數據發現,在貨幣基金、債券基金等風險收益相對偏低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中,女性基金經理占比更高。截至2023年2月中旬,全市場約一半的貨幣基金、1/3的債券型基金(包括短期純債型基金、中長期純債型基金、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、QDII債券型基金、混合型債券基金、債券型FOF等),由女性基金經理掛帥,顯著高于男性基金經理占比(圖3)。這或與女性審慎的風格有關。
不過,隨著公募基金行業蓬勃發展,權益投資行列也出現了越來越多女性基金經理的身影,且戰績不俗。譬如來自中歐基金的“醫藥女神”葛蘭,其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,任職以來回報率達175.47%;工銀瑞信的袁芳,其管理時間最久的基金工銀瑞信文體產業(2022年11月18日離任),自2015年12月30日任職以來,7年年化收益率超過18%,累計收益率達到226.91%。
在回報率上,截至2023年2月,男性基金經理的幾何平均年化收益率為5.57%,女性的收益率則為4.13%,相較于上一年男女性收益率分別為11.02%、8.18%,差距逐漸縮小。其中,收益率最高的女性基金經理是建信基金的袁蓓,其管理的所有基金幾何平均年化收益率高達50.29%。
從職業軌跡看,女性基金經理平均任職1.13家基金公司;而男性平均任職1.17家,相對而言,女性展現出了更高的職業穩定性。
02、分析師:女性占比近四成
將目光轉向賣方研究領域,可以發現,女性分析師不僅數量逐年增加,也有更多女性憑借過硬的專業能力獲得行業認可。
Choice數據顯示,截至2023年2月15日,證券業協會登記的證券分析師共有4068名,其中,女性1526位,占比達37.51%。
擁有百人以上分析師團隊的證券公司共11家,其中女性分析師占比最高的是中金公司,比重達到49.78%。此外,申萬宏源證券、興業證券、海通證券、華泰證券的女性分析師占比同樣在40%以上,高于行業平均水平(圖4)。
整體來看,萬聯證券的女性分析師占比最高,其11名分析師中,有8名為女性(圖5)。此外,外資背景的券商研究所,女性分析師占比更高。有業內人士曾指出,外資機構總部對女性員工群體有一定的比例要求。
在管理層面,海通證券、中信建投、東吳證券、安信證券、財通證券、野村東方等券商研究機構負責人均為女性,迥異于早年行業管理層清一色為男性的格局。證券研究行業,女性的成長令人矚目。
03、董事長:平均年齡52歲,掌握3.79萬億市值
在上市公司決策層中,女性亦開始掌握越來越多的話語權。MSCI發布的《2021年女性董事比例進度報告》顯示,2021年,中國上市公司的女性董事占比從2020年的13%上升至13.8%,且在5年間提升超過5個百分點。尤其是在女性擔任CEO及CFO的公司占比上,中國已超過國際平均水平。
新財富統計顯示,截至2023年2月15日,5086家A股上市公司中,女性掌門人約314位,相較于去年增加51位;占比達6.17%,在去年的基礎上也有明顯提升。較去年同期而言,新增加的約356家上市公司中,有14.32%的企業為女性所掌管,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。
這些女性董事長一共掌握A股3.79萬億元市值,占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比重約為4%。她們掌管的企業以大中型為主(圖6)。
314位女性董事長的平均年齡為52.7歲,相較于男性董事長群體而言,整體更年輕。她們之中,擁有碩士以上學歷的達60%以上,高于男性董事長的55%,整體來看,女性掌門人擁有更高的學歷背景。
A股女性董事長中,亦不乏二代接班人的身影。4位30歲及以下的女性董事長,包括來自信邦制藥(002390)、赫美集團(002356)、深天地A(000023)與春立醫療(688236)的安吉、鄭梓微、林思存、史文玲,都屬此列,她們幾乎都擁有海外留學背景。
A股最年輕的女性董事長,為1998年出生的史文玲,現任春立醫療董事長,畢業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,擁有市場營銷與運營管理雙學位。2022年3月起,年僅24歲的她加入春立醫療。資料顯示,史文玲為春立醫療控股股東、實際控制人史春寶與岳術俊的女兒。
從行業分布看,32個申萬一級行業中,醫藥生物、計算機、基礎化工等領域的女性董事長占比較高,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也比較多(表1)。
從薪酬看,2021年,梅花生物(600873)的王愛軍以1191萬元的年薪,成為A股薪資最高的女性董事長。而在A股薪酬排名前10的女性董事長中,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占比達70%。隨著科創類上市公司增加,高學歷更將是女性高管的財富密鑰之一(表2)。
04、總經理:人均薪酬超百萬,一成未讀本科
截至2023年2月15日,A股上市公司中的女性總經理達到424人,占比約為8.34%,較上一年度略有提升。她們平均年齡約49.5歲,2021年平均薪酬約125萬元,較上一年增長了8.7%,與男性總經理相比,女性總經理在薪酬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(圖7)。
新財富統計發現,這424位女性總經理中,52位學歷在??萍耙韵?。
她們之中,薪酬最高的為藍思科技(300433)的周群飛。這位1970年出生的董事長,于1990年進入光學玻璃行業,1993年創立恒生玻璃表面廠,2003年創辦深圳市藍思科技有限公司,2011年6月至今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,藍思科技的市值一度突破千億。
“純打工人”行列中,薪酬最高的是達安基因(002030)的總經理黃珞。這位80后畢業于中山大學工商管理專業,擁有管理學碩士學位。2021年,其薪酬高達651萬元,在A股女性總經理中排名第六。2023年1月底,達安基因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,預計公司2022年年度歸母凈利潤為51-58億元,同比增長40.95%-60.3%。
05、監事會主席:平均年齡46歲,最年長者已87歲
A股上市公司中,有1415家公司由女性出任監事會主席,占比約為27.82%,與上一年持平。她們以70后、80后為主,平均年齡約46歲,與男性監事會主席相比更年輕(圖8)。
女性監事會主席中,年齡最大的為華嶺股份(430139.BJ)的章倩苓。這位1936年出生的女性,如今已87歲高齡,畢業于復旦大學物理系,本科學歷,1960至2001年歷任復旦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復旦大學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發起人及首任主任,為典型的高知“女神”。
事實上,一些長期由男性主導的科技領域,正越多越多出現女性領導者的身影。據德勤估計,2019到2022年,全球女性科技勞動力占比增加6.9%,在技術崗位中的份額增加11.7%。2022年,全球大型科技公司中約1/4的領導職位由女性擔任,較2019年增幅超過4個百分點。
06、財務總監:占比1/3,薪酬差距依然顯著
作為女性占比相對較高的崗位,截至2023年2月15日,A股上市公司中,女性財務總監的人數達到1726位,占比達33.9%。其平均年齡47歲,與男性相當。2021年,女性財務總監的平均薪酬為70萬元,較上年進一步提升,相較之下,男性財務總監平均薪酬為79萬元,差距依然顯著(圖9)。
相比男性,女性CFO的優勢是細致、耐心、相對注重細節,善于與人溝通,可以通過女性特有的柔性與經營層進行有效溝通。同時,在團隊管理中,女性具有更深的洞察能力,善于從人性出發去管理團隊,給予團隊成員更多的尊重。
A股最年輕的財務總監,是1995年出生的王潔,她2020年8月任江蘇陽光服飾有限公司財務經理,2022年3月至今任職于江蘇陽光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。年齡最大的財務總監,為中潤資源(000506)的鄭玉芝,這位1954年出生的CFO擁有加拿大皇家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,是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(SIFM),同時也是中潤資源的董事長。
當下,財務數字化成為財務人面臨的最大挑戰。面對這一趨勢,不少女性CFO認為,個人應該具備終身學習能力,微觀上加強對公司業務的理解,宏觀上對企業戰略給予配合,充分利用數字化工具,為管理層提供更全面、更深入的信息支持。
07、董秘:80后當家,碩士學歷成主流
在上市公司高管中,女性董秘的數量達到1631位,較上一年增長11.63%。女性董秘占A股上市公司董秘的比例達到32.06%,3年來持續提升。
相較于其他高管,女董秘整體較為年輕,平均年齡為43歲,略低于男性的45.7歲,與上一年持平。70后、80后是女性董秘中堅力量,占比達84%(圖10)。
董秘群體同樣屬于高學歷代表,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約為54.36%,較去年提升約7個百分點,顯示出年輕一代董秘擁有更好的教育背景。
女性董秘2021年的平均薪酬為71萬元,低于男性董秘78萬元的平均年薪。與上一年相比較,二者薪酬差距拉大。
2021年有272位女董秘獲得百萬薪酬。薪酬最高的為來自生益科技(600183)的唐芙云,其年薪為636萬元;最低薪酬為正川股份(603976)的劉茜微,年薪僅1萬元,但這主要是因為其接任董秘時間為2021年12月。任期滿一年的董秘中,薪酬最低的是來自滬江材料(870204)的詹璇,全年薪酬為9.96萬元,與最高者薪酬相差62.6倍,顯示出較大的個體差異。
08、凝聚女性力量,ESG助推女性領導力崛起
由于與“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”的新發展理念相契合,近年,ESG理念在中國快速落地。
多元包容、開放共享是ESG的核心理念之一,性別多元化是ESG的重要議題,員工與董事會成員在年齡、性別、種族、專業與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多元化都被倡導,因此,越來越多上市公司致力于推動性別多元化進程,女性職場力量正在收獲越來越多的關注。
女性管理者可提供多元的視角、獨到的思考,推動企業強化ESG管理、加速綠色低碳轉型,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納入企業的長期戰略。
也有多項研究表明,女性領導者能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。譬如,2012年瑞士信貸的研究顯示,董事會擁有至少一名女性的公司,股價表現好過全是男性董事的公司,市值低于100億美元的公司尤其明顯。MSCI的研究顯示,MSCI全球指數成份股中,擁有“女性領導力”的公司2009年12月至2015年8月的年均資本回報率為10.1%,而其他公司僅為7.4%。2018年,麥肯錫一份對亞洲的研究指出,高管中女性占最高四分位的公司,ROE(凈資產收益率)和EBIT(息稅前利潤)比高管團隊沒有女性的公司分別高出44%和117%。
不過,雖然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女性力量乃至領導力的發揮,職場上,女性仍然面對更大的壓力。
新財富過往的調查表明,女性職場壓力之一來自于性別。金融圈女性所遭遇的職場性別偏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,“女性要承擔更多家庭責任”、“女性無法適應高強度工作、高頻出差等”與“生育休假”。
家庭、婚育問題,普遍是職場打拼女性的最大困擾。智聯招聘發布的《2022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》顯示,在三胎放開的背景下,61.2%的女性在求職中被問及婚育情況,高于2021年的55.8%;38.3%的女性表示婚育影響職場前景;11.9%的女性表示因性別升職加薪不順。
近期,“我國女性終身無孩率接近10%”的話題沖上熱搜。官方數據顯示,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從20世紀80年代的22歲升至2020年的26.3歲,初育年齡推遲到27.2歲,育齡婦女生育意愿走低。女性在家庭、職場之間身份切換的矛盾,是導致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之一。
技術進步之下,女性又平添新的職業焦慮。新財富近期的公開調查,同樣印證了這一點,在面對ChatGPT所帶來的的職業影響時,32%的人認為ChatGPT有可能會取代自己的工作。不過,在回答“如何面對ChatGPT帶來的職業沖擊時”,絕大部分人保持樂觀,其中,超過60%的人選擇不斷學習新技能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,在強大的人工智能時代,利用ChatGPT的功能讓自己的工作更為高效。正如ChatGPT所“安慰”我們的那樣,“人類和人工智能將共存和協作,而不是相互替代”。
可以預見,隨著女性自身的成長,以及性別平等持續受到社會關注,“她力量”將獲得更大的作為空間,女性領導力也可望進一步提升,女性將在更為廣闊的舞臺上,積極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。